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及海峽交流基金會,6月1日至2日在離島澎湖舉辦"逗陣繞法院暨澎湖陸配團體座談聯誼活動"。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與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為此親自前往澎湖,並與嫁至澎湖的大陸新娘配偶座談對話。
此次陸委會與海基會造訪澎湖,除展現台灣政府關心大陸新娘在台權益,同時宣示未來將持續保障陸配的生活權益。陳明通特別說明,陸委會將持續推動保障陸配及其子女在台生活的權益。張小月也附和表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嫁至台灣的陸配皆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海基會將在陸配嫁來台灣的各個階段,關心其所需。未來,海基會將會提供最實時、最全面的服務,希望能協助大家在此能安居樂業,小朋友快樂成長。
看到台灣政府積極處理陸籍配偶在台的生活權益,坦白來說,令人備感溫馨。然而,若能真的瞭解兩岸婚姻的大陸新娘與其子女的社會遭遇,這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政府官員該捫心自問,台灣社會真的是如此嗎?
隨著時代變遷,台灣社會之中的國家主體論述,不再是大中國的框架,漸漸地轉以台灣為主的意識形態。同時,在這轉變過程中,台灣政治因為選舉結構影響,政黨不斷操弄族群分化,進而製造一群"反中"或"疑中"心態的人,以及政策。雖然"政治歸政治,一碼歸一碼"時而信手撚來,但總是口惠而實不至。
首先,從兩岸婚姻締結開始,當大陸新娘進入台灣,需要經曆多種行政手續,先是必須到大陸住所處的公證單位簽證並繳交相關費用,再來就是進入台灣海關時,會被問到一些"私人"的問題,來確認他們是否為"真”"結婚,並且在結婚團聚、依親居留、長期居留直至申請定居的每個階段,都要接受過程繁複的面談。儘管上述程式,放諸各國辦理婚配移民的作業,並無太大的差異,但耗費時間與精力的面談制度,卻也往往增加兩岸家庭無形的成本與困擾。
接著,當大陸新娘展開台灣生活時,又是一次"台灣價值的襲擊"。其中,女性陸配的遭遇更為險峻。一名結婚十多年的女性陸配表示,"來台灣,確實能感受當地的‘人情味’,但是在台灣時時因為找不到歸屬感而感到不舒服。像是電視台一天到晚都在罵大陸沒禮貌、水準差,叫我呢,就稱我‘大陸妹’,或者以為會嫁來台灣的大陸新娘都是用‘買’的,對我就非常不客氣,好似花錢買來的外勞(外籍移民工作者),特別是講閩南話的(人)。"
此外,另一位女性陸籍配偶也深深地認為,台灣有些人"仇中"、"輕(視)中"的心態太過嚴重了,連小孩都會受影響。她以自身的例子說明,"我們家都在上海居住,但聽說台灣教育也不錯,想說帶孩子回來瞭解台灣幼兒園,但沒想到我孩子竟被台灣家庭的孩子稱作‘426’(死大陸仔),我真的沒想到同齡的孩子也是這樣子,也就大概三四歲的小朋友。"
由此可知,當大陸新娘及其孩子遭遇這些待遇,張小月還能侃侃而談"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抑或是"政治歸政治,一碼歸一碼"嗎?很多時候,政治的氛圍早已滲透在民間社會,使台灣人對於大陸人事物的想像仍有極大的落差與偏見。也因此,對於兩岸婚姻的陸配與孩子,抱持著不友善的態度,以至於陸配家庭固然具有台灣身份,卻因為他們的口音、外貌等特質,讓這群人在台灣生活感到焦躁與不安,甚至認為在台生活並無"家"的歸屬感。換句話說,台灣社會"若沒有真正地接納,哪來真正的安居樂業?"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