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認知中,台灣有四大族群─閩、客、外省、原住民。然而在過去廿年間,伴隨著跨國婚姻、兩岸婚姻而來的外籍新娘、大陸新娘新住民及其下一代,已經在台灣各個角落立足。台灣的新住民一代加上二代,總人口已超過七十一萬,比原住民多出近廿萬人,新住民早已躍升為台灣第四大族群。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新住民當中,除了與我們同文同種的大陸新娘外,其中近三分之一,都是來自東南亞。然而,這樣一個龐大而且就生活在你我身邊的族群,「存在感」卻不成比例的低。
嘉義縣過溝國中日前拍了一部微電影「我就是為你留下來的!」道盡許多新住民在台的處境,也刻畫新台灣之子與母親的認同衝突。全片皆由新住民及新二代詮釋親身經歷,同儕歧視、身分的認同衝突,透過影片的描述,彷彿聽見他們無聲的吶喊。
電影中的「誠誠」擔心被歧視,竟說送便當到學校的媽媽是家中菲傭,甚至媽媽被家暴,仍無動於衷。直到母親為了送便當給他而發生車禍,他才意識到母親對他的重要,這部電影說出許多新住民之子心中的掙扎,「母親的身分,是他們說不出口的秘密」。
電影中的演員都是新住民第二代,電影中歧視的場景,幾乎每個人都曾遇過。演出自己的故事對他們來說相當容易,也很艱難,因必須把從小最不想讓人看到的傷口重新揭開。但他們都很勇敢,在拍片過程慢慢撫平傷痕,不再害怕說出母親的國籍。
在雲嘉的偏鄉學校,新住民之子的學生比例偏高,過溝國中全校就有六分之一的新住民之子。籌畫這部微電影的輔導主任黃孝文說,新住民之子因家中較為弱勢,母親在家可能受到不平等待遇,甚至家暴,他們擔心母親的身分曝光,可能會受到歧視,拒絕說出自己的新住民之子身分。
黃孝文試圖改變孩子們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更希望新住民之子重新看待自己和母親,才會籌拍這部紀錄片,並以此當教材,推廣到其他學校。拍攝此片的導演郭玄奇小時也曾歧視新住民,但在拍完片後,在他的腦海裡浮現新的問題,「新住民一詞,到底該不該提?這樣的標籤不也是一種歧視?」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