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新娘,現在在台灣已經是很普遍的事,但是要與印尼新娘維持甜蜜長久的跨國婚姻,就要從瞭解對方開始;我們來介紹一下對印尼許多文化、習俗影響重大的《羅摩衍那》(Ramayana)。
《羅摩衍那》(Ramayana)被稱為印度的"第一部詩作"。這部古老的史詩是印度神話的寶庫,是後世印度文藝作品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而包括印尼在內的東南亞國家都受其非常深厚的影響。其作者是蟻垤(約生活在西元前五到西元前二世紀)。羅摩衍那,意思是"羅摩的遊行"。《羅摩衍那》(Ramayana)即《羅摩的生平》或《羅摩傳》,它與《摩訶婆羅多》並稱印度古代兩大史詩,也是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學的重大貢獻,它在印度文學史上和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崇高的地位。它可能形成於西元前5世紀以前,有的說它形成於西元前4世紀至西元2世紀之間。作者為聖人蟻垤(Valmiki)。
《羅摩桁那》這部史詩比《摩訶婆羅多》的篇幅要小,全詩共分七篇,約有24000多頌,但它故事集中,結構平整,在主題以及藝術手法甚至修辭譬喻的技巧上都樹立了典範,是古典詩人的先驅。因此,《羅摩衍那》(Ramayana)被印度稱為"最初的詩",給後來的長篇敘事詩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奠定了格式的基礎。《羅摩衍那》(Ramayana)的主要內容是描寫英雄羅摩和他妻子悉達一生的故事,可以說是一篇對戰勝艱苦和強暴的英雄的頌歌。今天,印度人認為《羅摩衍那》(Ramayana)和《摩訶婆羅多》都是不可侵犯的聖典,並把它們看作是解決宗教、哲學和道德等問題爭論的指南。因此,在印度,《羅摩衍那》(Ramayana)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2000多年來,婦女們崇拜悉達,認為她是賢妻良母的典型。億萬人頂禮膜拜羅摩,把他尊為聖哲和楷模,表示問候、祝福時,人們口中就連呼"羅摩,羅摩",兩熟人相見時也說:"羅摩,羅摩"即你好;發生了不應發生的事情時,表示驚訝也說"羅摩,羅摩"。
至於"史詩"中那位神猴哈奴曼,更是受到崇拜,不少地方猴廟林立,裡面還有許多猴子,特別是北方,更為普遍。所有這些,都與《羅摩衍那》(Ramayana)密切相關。直到今天,人們離開那種神話時代已非常遙遠,但《羅摩衍那》(Ramayana)的故事還仍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思想和文化,在許多地方的節日集會上,不是觀看《羅摩衍那》(Ramayana)的有關戲劇演出,就是欣賞與此有關的歌舞表演,通宵達旦,一連幾天,十幾天,甚至時間更長,他們流連忘返,不知道疲倦。
《羅摩衍那》(Ramayana)不但受到印度人民的喜爰,深入人心,廣為流傳,對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巨大影響,而且對世界也影響很大。長期以來,它輾轉被譯成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等,尤其對南亞和東南亞各國的文學以及人們的思想影響更大。
全書寫的是羅摩與妻子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全書內容大體如下:
第一篇《童年篇》 開首是一篇類似楔子的東西,介紹成書經過和全書內容。接著講本書主要故事。十車王無子,請鹿角仙人舉行求子大祭。天神全都來到祭場。他們商議請大神毗濕奴下凡剪除羅刹王羅波那。毗濕奴化身為4,降生為十車王的4個兒子:羅摩、婆羅多、羅什曼那和設睹盧□那。大梵天為了幫助毗濕奴,要求眾神創造獼猴,助羅摩平妖。大仙人眾友來到十車王朝廷上請他派羅摩去降魔。羅摩和弟弟羅什曼那隨眾友出走,剪除了妖魔,來到遮那竭王朝廷上,羅摩拉斷神弓,同悉多結婚。悉多是遮那竭王從壟溝裡揀起來的女兒。
第二篇《阿逾陀篇》 主要講十車王的宮廷鬥爭。十車王年邁,決定立羅摩為太子,繼承王位。小後吉迦伊玩弄手段,脅迫十車王把羅摩流放,讓自己的兒子婆羅多即王位。羅摩是孝子,堅決執行父王的命令。悉多是賢妻,一定要陪羅摩流放。羅什曼那是好弟弟,執意陪侍兄嫂。於是 3人辭別父母,出發到森林中去,流放14年。波羅多也是好弟弟,無論如何不願登上王位。他率領大軍到森林裡去,勸羅摩回國。羅摩不肯,把自己的一雙鞋交給婆羅多,作為替身。婆羅多捧雙鞋回國,代羅摩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