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新娘?這幾年雖然台灣地區男性透過相親結婚的方式娶印尼新娘的人數仍維持一定數量,使得在台灣的印尼新娘數量一直在外籍新娘族群中佔有一定比率,但是仍有不少人對印新娘有錯誤的偏見與誤解,認為印尼籍配偶都很素質差,什麼都不會。
「我要努力考上法院通譯,幫助語言不通的外國人維護自身權益!」來自印尼的外籍新娘陳鳳玲,曾眼見外勞在法院上因語言不通,無法為自己申辯而急得大哭,讓她立下決心一定要當上法院通譯。
移民署長謝立功表示,為協助新移民朋友爭取相關法律權益,移民署與法律扶助基金會一直有著合作關係,在全國移民署服務站設有法律諮詢中心,今年8月並與法律扶助基金會簽訂策略聯盟,為新移民提供更完善的法律服務。
今年41歲,來台13年的印尼新娘陳鳳玲,從小在雅加達長大的她,認識了當時去印尼觀光的先生。兩個人陷入熱戀中,但那時先生的媽媽剛去世,正逢治喪期間,依台灣習俗,必須在親人過世百日內結婚,若百日內不能成婚,就必須等到守喪三年過後才能結婚,在雙方親屬同意下,兩人於是閃電結婚。
陳鳳玲回憶,她帶著一只皮箱,幾件衣服,在匆忙準備下,就與先生搭飛機到台灣,身為媳婦的她,辦喜事也辦喪事,不懂台灣習俗的她,一下子要跟著笑,一下子要跟著哭,讓她一度想放棄婚姻回家。在先生體貼安撫下,陳鳳玲忍耐也拼命學中文,逐漸瞭解台灣家族。
陳鳳玲在台灣家人的安排下,來到國小補校學習中文,中途經歷了生子,以致補校二年的學歷因休學過久被迫歸零,但她仍然重頭讀起,完成了國小三年、國中三年的學歷。現在的陳鳳玲聽、說、讀、寫都沒有問題,目前也持續和就讀國小的女兒一起學習中文。陳鳳玲說,她的孩子很驕傲有個外籍媽媽,向同學說起和媽媽一同出國回雅加達的經驗,都讓同學好生羨慕,托媽媽返鄉的經驗談,讓她在同學之間廣受歡迎。
目前在移民署台北市服務站擔任通譯志工的陳鳳玲表示,由於工作關係,常接觸大陸新娘、外籍新娘等新移民姊妹,也協助移民署專勤隊或法官偵訊外勞。不少來臺工作的外勞,儘管吃苦耐勞、肯做家事,卻不擅長專業護理技術,無法照顧老人家,而遭雇主指責因而逃跑。在法院上與雇主對質時,常因語言不通無法為自己辯護。
陳鳳玲舉例,很多雇主控訴外勞手腳不乾淨、會偷東西,但了解實際狀況後,才發現是外勞和雇主間語言不通造成的,「阿公要把東西放在櫃子,外勞聽成把東西放在抽屜,後來阿公找不到,就說外勞偷走了。」
今年6月,陳鳳玲參加了財團法人善牧基金會的通譯人員培訓,成為一名法院臨時通譯,但離法院特約通譯還有一段距離。從小就崇拜法官辦案維護正義的她,努力學習法律及公文書的知識,除了繼續協助外勞之外,希望有一天能通過考試,成為一位正職的法院通譯。
其實,大部分的印尼新娘,都很認的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為台灣家庭付出,甚至不少印尼新娘也都有不錯的能力、甚至學歷,只是因為語言不通和不認識中文才常被人誤解為笨;將心比心,如果是您到印尼生活,聽不懂印尼話、看不懂印尼文的您,縱然有很高的能力和學歷,也可能會被認為是"笨蛋",但這樣公平嗎?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