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除了娶大陸新娘非常熱門之外,娶印尼新娘也因印尼新娘勤勞、認真、願意為家庭全心付出,也使的印尼新娘深受台灣男性歡迎;但娶印尼新娘不困難,要與印尼新娘維持長久的婚姻,就需要用心去經營與印尼新娘的跨國婚姻。
溝通是婚姻經營的基礎,而瞭解是溝通的根本,所以去瞭解印尼新娘的文化習俗將有助於與印尼新娘婚姻的維持,所以為您介紹印尼的宗教。
印尼是一個信仰多宗教的國家,官方承認的宗教有伊斯蘭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據1993年統計,90%的居民信仰伊斯蘭教,6.5%的居民信仰基督教,信仰天主教者占3.1%,其餘的居民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等宗教。印尼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其建國指導思想"潘查希拉(PANCASILA)"五基原則第一條就是"信仰神道",所以印尼政府承認人民選擇不同信仰的自由,並支持正常的宗教活動,每年都撥專款用於扶助建設清真寺,教堂,宗教學校,發行宗教經書和開展各種宗教活動。同時印尼政府對共產黨戒心難除,嚴禁其國民信仰共產主義和共產黨組織團體的存在。思想開放的瓦希德總統曾經提議廢除此禁令,話剛出口議會裡立即一片譁然,反對之聲四起。連大學生都上街遊行抗議,可見蘇哈托幾十年恐共教育影響之深 ...... 伊斯蘭教於13世紀末傳入印尼。目前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徒的人數在世界上居首位。伊斯蘭教對印尼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至風俗習慣都有極其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印尼的伊斯蘭教分為兩種教派,一派稱阿邦安(Abangan),即名義上的"爪哇穆斯林";一派稱散蒂利(Santri),這派教徒嚴格地遵從伊斯蘭教教義。在政治上前者主張建立世俗國家,後者中有的人主張建立伊斯蘭教國家,或至少建立伊斯蘭教占重要地位的國家。但印尼的歷屆政府都反對把印尼建成伊斯蘭教國。印尼憲法明確規定印尼實行政教分離的制度。儘管在爭取民族獨立運動過程中,伊斯蘭教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戰後,印尼政府和領導人對待伊斯蘭教,既有支持其發展的一面,同時也不願意看到它的狂熱和極端的發展。 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尼教徒分佈很廣,現在爪哇島的爪哇族,巽他族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伊斯蘭教徒每日行五次禱禮,在印尼的酒店裡都有麥加方向的指示以方便教徒。
每逢伊斯蘭教重大節日,伊斯蘭教徒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政府高級官員親自參加,並發表講話。伊斯蘭教的主要節日有:齋戒月,開齋節,古爾邦節等等。 基督教和天主教大約於西元15世紀末傳入印尼。目前印尼馬魯古群島的安汶和特爾納特一帶是基督教傳播最為廣泛,信徒最多的地方。印尼獨立後,政府實行宗教自由政策,天主教和基督教獲得較大的發展。特別是華人,必須選一種宗教,否則會被認為是共產黨。而佛教多少有些中國色彩,因難於與原住民相互認同又不願選伊斯蘭教。因此大多至少在表面上成了上述兩種宗教的信徒。到1980年基督教徒達到780萬,占全國人口的5.3%,天主教徒達到370萬,占全國人口的2.51%。
印度教也是印尼法律承認的五大宗教之一。目前印尼是東南亞各國印度教教徒最多的國家。西元初,由於印度文化的影響,建立在印度婆羅門教基礎之上的印度教逐漸流行於爪哇,蘇門答臘等島。伊斯蘭教傳入後逐漸取代印度教,成為印尼人的主要宗教信仰。目前印尼的印度教主要集中在巴厘島。巴厘島原有的文化與外來的印度教文化相結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巴厘——印度教"。印度巴厘教的曆法規定:一年為310天,全年分為30周,每週有不同的節日。加隆安節是印度教最盛大的節日,印度教的廟宇遍佈巴厘島,因此巴厘又有"廟宇之島"之稱。
印尼全國有印度教廟宇三萬多座。其中最大的印度教陵廟是建於9-10世紀的中爪哇日惹附近的普蘭邦南陵廟。 佛教在印尼傳播很早,西元100年至200年間,首批來自印度的佛教徒抵達印尼,傳播小乘教和大乘教。佛教的傳入也與華人的文化傳統有密切的關係。宋,元以來,中國國內盛行的"佛教,道教和儒教"其三教文化隨著中國和印尼通商往來和移民等各種管道傳入印尼。因而印尼信奉佛教的主要是華僑和華人。西元672年印尼的巴領旁成為東南亞各國研究佛教的中心。西元850年,婆羅浮屠塔的建立標誌著印尼佛教進入了鼎盛時期。印尼獨立後承認佛教為印尼的合法宗教之一。印尼宗教部設有"佛教事務司",管理有關佛教事務。佛教徒人數進一步發展,特別是信仰佛教的華人日益增多。
印尼佛教徒在每年的涅槃節,都要舉行盛大集會紀念釋迦逝世。印尼政府把佛教的涅槃日定為全國的節日之一。衛賽節是印尼佛教紀念佛教主悟道的日子。每逢這一節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佛教徒雲集到中爪哇的婆羅浮屠塔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我們必須提醒一下,現在印尼新娘嫁到台灣的意願已經非常低;若有意娶印尼新娘,有非常大的機率容易相親失敗;請參考:印尼新娘嫁到台灣的意願越來越低了!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