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很多人娶印尼新娘想娶個華人的印尼新娘,所以就會娶到不少來自坤甸的印尼新娘;所以,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坤甸。
坤甸是印尼西加里曼丹省首府,位於赤道附近。華人人口占三分之一是典型華人社會。18世紀此地曾建立華人自治組織蘭芳公司。
坤甸位於加里曼丹島西岸卡普阿斯河汊流與蘭達河合流點,離河口23公里,河闊水深,通海輪。卡江將坤甸市一分為二,一邊是市區,一邊是郊區,市中心位於Mempawah Hilir。該市有18個區域,面積共17,220平方公里,人口大約628,000。
西加里曼丹的首府坤甸(Pontianak)位於赤道正下方,卡布亞斯(Kapuas)江與蘭達河(Landak)的合流處。這座城市在1770年以阿拉伯海盜與商人阿都拉曼(Abdul Rahman) 建築的。最初封土之一的這裡隨著離北側幾千米處金礦的發現,迅速地膨脹起來了。坤甸白天熱,煩躁,幾乎也沒有可吸引遊客的地方。但是美麗的城市風景會讓您後悔沒能到這裡來。傍晚美麗得彩霞更讓您留連往返。 總人口30%是中國系的華僑城市內可以看到賣中國式瓦器的店鋪。在市內比較可觀的地方是阿都拉曼教堂(Mesjid Adul Rahman)與卡利亞王宮(Istana Kadriyah)。
教堂與王宮都位於卡布亞斯江對面,因此在城市裡租一輛快艇去的好。阿都拉曼教堂以4層的屋頂獨特。位於教堂後面的卡利亞王宮是曾經蘇丹住過的地方,現在已成為博物館。 以木建成的阿布德拉亢(Mesjid Abdurrakham)皇室教堂與皮尼西港口(Pinisi Harbour)的爪哇蘇拉維西帆船也很可觀。既然如此大部分遊客在坤甸只留宿一天左右,大多數目的都是為了遊覽卡布亞斯(Kapuas)上流,或到古普(Kuching)之前購買物品,或享受大城市的安逸的生活。 若有時間坐在河邊感受這裡煩瑣的生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坤甸是西加里曼丹省的經濟、政治中心和最大城市,該市市內水渠縱橫交錯,屋舍大多興建在水上。為古老經濟中心和重要港口。市內港汊縱橫,多橋樑。有造船業。輸出橡膠、胡椒、椰幹、甘蔗、燕窩、林產品和建築材料。土特產有蠶絲、絲織品、籃子等。城北建有赤道紀念碑。
坤甸市近郊有處地方叫作「大港區」,住了兩百多戶華人,可是坤甸附近的人都不把這個地方稱作「大港區」,而叫作「台灣街」。為什麼呢?因為這裡一半以上的家庭有女兒嫁到台灣。
坤甸台灣街並不長,兩百多公尺吧,兩邊都是一層樓的連棟平房,其中只有一棟比較突出的兩層樓「豪宅」,其實很普通的一條街,唯一就是很多房子屋頂上都有個大大的電視碟型天線,透露出這裡的居民確實有些不一樣。
這裡住的幾乎都是潮州人,語言當然是此地人家女兒嫁到台灣的一大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則是此地居民的生活太苦,所以大家都情願忍受生離的煎熬,讓女兒遠嫁異鄉,獨自去面對無可知的未來。
這裡的居民清一色是一九六七年印尼發動清共運動時逃離印、馬邊界紅線區的華人。當初印尼政府搧動土著大雅人驅趕華人,手段至為殘酷。
印尼政府的手法是散播九名大雅族長老遭華人殺害,復仇心切的大雅族人於是將盛有雞血或狗血的紅色土碗放在許多華人的住家門口,這是大雅族人的特殊記號,任何大雅人發現房屋門口有這種記號,都有「責任」入內屠殺,所以當年的事件又被稱為「紅碗事件」。
大量的華人在這種恐怖的氣氛下,開始向坤甸、山口洋等地逃亡,許多人就這樣拋家棄產逃命,逃到市鎮之後,又被印尼軍隊當作共黨或共黨同情者而抓起來,關進集中營,少則三、五年,多則十數年,僥倖未死在集中營內者就在坤甸、山口洋一代落戶,以作苦工或務農維生,因此兩地的難民村隨處都是,台灣街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山口洋、坤甸一帶的華人遇到女兒有嫁到台灣的機會,當然不願意放過,一傳十、十傳百,台灣人到西加里曼丹找老婆也蔚為風氣,十多年下來,嫁到台灣的「印尼新娘」估計不下萬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台灣街。